探索乡村振兴“新路径” 建设宜居宜业“美乡村”
村村通、户户通工作深入开展,乡村公交、乡村路网建设不断完善;厕所革命、污水处理工作纵深推进,乡村美景随处可见、美不胜收。持续打造乡村主导产业,盘活土地资源,让荒山变金山,把闲地变宝地,让村有主导产业、户有增收门路……一项项催人奋进的举措,正是四川省365bet体育投注网站_365骑士版app下载_365betvip鼓匠乡开展交通大建设、人居环境大整治,乡村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最生动的写照。
乡村振兴,产业兴旺是基础。近年来,鼓匠乡高度重视农业农村工作,以蚕桑、黄精、柠檬为重要抓手,全力探索产业兴、乡村美、农民富的乡村振兴“新路径”,一幅“产业兴旺、生态宜居、乡风文明、治理有效、生活富裕”的斑斓画卷徐徐展开。
“小路”变通途道路宽起来
一方池塘水波粼粼,塘边的山坡上,种植着一片片绿油油的黄精,一条加宽至4.5米的乡村道路蜿蜒而过……这是站在鼓匠乡万水村村民刘纯龙家门口看到的春天画面。
“我们家一直有一个大院子,但以前由于道路狭窄,车辆却进不来,非常不方便。”刘纯龙说,自从道路加宽后,家门口敞亮了许多,来来往往的车辆多了起来,自家种植的6亩黄精,收购商直接到地边和家里来收,不用腰背肩挑到场镇去了。
农村公路提升改造,是改善民生、发展经济和助力乡村振兴的基础。一直以来,鼓匠乡以发展黄精、蚕桑、李子等种植为特色产业,但道路不便却成为当地产业发展最大的限制因素。
“以前大货车进不来,只能靠人工挑去路边,增加了柑橘的运输成本。”鼓匠乡党委书记侯波介绍,为破解群众“出行难”问题,由乡纪委牵头对全乡交通状况,通过实地走访、流量统计、数据分析等方式,摸清农村客运、城乡公交、出行需求等现状,制定乡村道路与乡村客运线路的建设规划。目前,已开通全域公交九号线,场镇到县城全程仅需二十分钟;村村通已规划四条乡村客运路线,涉及八个村一个社区,惠及19000余人。
2022年,全乡将围绕交通基础提升行动,树立“以路兴产,以产致富”的理念,坚持把产业路修到山坡田野、林间村口,修到果园里、家门口,打通交通“微循环”,促进电商进村、产品出村,让产业路成为农民增收的“幸福路”。
整治人居环境乡村美起来
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第一场硬仗。
一张蓝图,从容运笔。整洁的道路、清澈见底的溪水池塘、不断完善的基础设施……穿梭在鼓匠乡的村道上,一幅“生态美、环境优”的美丽乡村图景映入眼帘。
近年以来,鼓匠乡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决策部署,突出抓好美丽宜居乡村建设,持续完善基础设施、大力提升环境整治水平,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,重点打造主要道路沿线、村民生活聚集区,全面推动人居环境整治行动落实落地落小落细,让群众有更多获得感、幸福感。
“全乡结合美丽乡村建设,加强村庄风貌引导,通过对村容村貌、垃圾治理、厕所革命、污水处理这四个方面进行整治。”鼓匠乡党委副书记、乡长周华表示,全乡创新工作思路,积极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,通过召开群众大会、入户宣讲、大喇叭等多种方式,激发群众参与环境卫生整治的主动性和积极性,形成了“党员干部走在前,全体群众齐动员,全乡上下齐争先”的工作格局,乡村道路通畅干净,村庄环境整洁有序,庭户小院整齐卫生。
对于在三洞桥村长大的村民周亚均而言,亲眼目睹家乡的环境变好,让他无比骄傲和自豪。土路变成平整宽敞的柏油路,溪水池塘清澈见底,村头村尾干净了,村里喇叭响起来了,家庭厕所卫生条件好起来了……用他的话来说,“村里的环境是一年比一年好,咱老百姓的日子吧,过的是一天比一天更好。”
据了解,自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以来,鼓匠乡着重针对影响村容村貌、存在安全隐患的废旧房屋、“三堆”问题进行整治。通过分类登记造册,建立整改台账,按照责任到人的要求,逐户分析研判。此外,还组织党员干部、公益性岗位、志愿者组成的“保洁小分队”定时对垃圾收集点和主街道开展收集保洁工作,抓实日常精细化管理,确保环境整治工作常态化、长效化。
去年以来,鼓匠乡结合“清廉村居”建设,着力补齐乡村短板弱项,加大普惠性、兜底性、基础性民生建设,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,着力办好民生实事,让农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。截至目前,全乡共建成无害化卫生厕所1319口;星桥村、八洞桥村等的农网改造项目规划已进入施工阶段;农村全域供水供气完成线路规划,天然气站2021年已完成芋子塘村、大田湾村、鹤林村等安装71户,农村人居环境等民生建设项目温暖民心,也增强了全乡广大群众加快推进乡村振兴的信心和决心。
发展主导产业乡亲富起来
村有主导产业、户有增收门路,是保障老百姓稳定增收、持续巩固脱贫成效、乡村振兴的关键。
人勤春来早,眼下正是春耕备耕的大好时节。走进鼓匠乡万水村的黄精种植基地,村民们正在松土、开沟、栽植,忙得不亦乐乎。
今年71岁的村民刘纯龙,几年前在村干部的动员引导下,瞄准市场行情,种植了30亩巨型老虎黄精,2021年产业迎来了大丰收。
“去年我挖了8亩黄精,一共卖了近百万元,今年打算扩大种植面积,目前已种植40亩了。”刘纯龙说,自己年纪大了,虽然不能像年轻人一样外出务工,但只要选准了产业,用活了土地,不仅能在地里“刨”出金子,还可以照顾家庭。
立足于特色农产品资源优势,鼓匠乡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,着力发展壮大乡村产业,集中力量打造产业重点链,持续加强特色农产品建设,不断延伸产业链、提升价值链,加快推动特色农业高质量发展。同时,持续推动人才下沉、服务下沉,全面开展基本劳动素质、实用技术、职业工种等培训,用科技培育新型农民、激发乡村产业新活力,更好服务于乡村全面振兴。通过因地制宜抓重点、强弱项、补短板,一大批乡村特色产业蓬勃发展壮大,拓展了乡村产业增值增效空间,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,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提供了重要支撑。
“我们紧紧牵住产业助力乡村振兴的‘牛鼻子’,立足‘短期见效益、增收可持续’目标,在不断发展壮大长效主导产业的同时,通过以短养长、长短结合、多管齐下的模式,大力培育发展短效特色产业,实现产产相融、管护双赢、一地多收,保障老百姓持续增收有渠道、稳定致富有门路。”侯波说,全乡通过主导产业与辅助产业相结合,常规产业与特色产业相结合,实现长效产业与短平快产业资源共享、优势互补、产业结构优化,既让短效产业实现“吹糠见米、立竿见影”之效,也打破了长效产业生长周期空缺,促进农业增效、生态增值、农民增收,实现了生态效益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多赢。
乡村振兴,关键是产业振兴。为用好用活土地资源,让荒山变金山,把闲地变宝地,鼓匠乡立足山林资源优势,实施林下经济品牌振兴计划,以蚕桑、黄精、柠檬为主导产业,科学规划乡村经济产业布局推动实现乡村振兴。目前,全乡已累计发展种植蚕桑3120亩、晚熟柑橘130亩、柠檬500亩、黄精1000亩,以及养殖小龙虾140亩等产业,产业覆盖农户5200余户,预计产量6800余吨、产值3300余万元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365bet体育投注网站_365骑士版app下载_365betvip鼓匠乡,正在进一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,努力谱写着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的新篇章。